新華社銀川1月8日電(記者 於瑤、甦醒)農村有句老話叫“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在金融領域這話常被用來形容禽畜等“帶毛的東西”不能抵押,農户貸款難。近日,寧夏地方金融監管局、農業農村廳聯合印發了《寧夏回族自治區動物活體抵押貸款服務指引》,為盤活農業資產、拓寬企業融資擔保渠道,滿足產業融資需求,促進寧夏畜牧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指引。
根據指引,貸款申請人是在寧夏境內具有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的標準化規模養殖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組織,並鼓勵優先開展奶牛、肉牛、灘羊、生豬等活體抵押業務。動物活體資產價值可依據不同動物活體按單體計價,計價取值以最近3年平均市場價和最近3個月平均市場價二者中的較低者,確定擬抵押動物活體的價值,或由專業評估機構評定。
指引同時對活體抵押貸款的貸款額度、用途、期限、利率等進行了約定,並明確了動物活體抵押貸款的風險防範措施。動物活體抵押貸款未能按期歸還的,金融機構可以與貸款申請人協議以動物活體資產折價還貸,也可以依法拍賣或變賣抵押的動物活體資產。同時,銀行機構與保險機構要積極探索建立動物活體抵押貸款風險分散機制。保險機構應創新開發相關險種,鼓勵養殖企業積極參加保險,擴大業務範圍,提高參保率和覆蓋面,增強抗風險能力。(完)